全国服务热线:国际站
13872109629这还只是个前菜,打工人周末想“去班味”,现在,各种你想到想不到的“无人”生意全都有。什么无人棋牌室、无人书店、无人酒吧……连黄金都能自助回收,人们卖黄金现场提钱如同大型ATM机,“简直像星际矿车直接开到商场里”。
如今AI风口,几乎所有相关的“无人”生意公司都获得了利好,不是股票市值大涨,就是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众关注。
与这些热闹的小弟们相比,最早坐上AI快车的老大哥无人超市,不仅没能赶上热度,反倒还过得相当的憋屈。
今年9月,亚马逊关闭当地最后一家无人超市,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实验历经8年,最终宣告失败。
无独有偶,国内的无人商店也并不好过。最近,AI无人货柜起家的沙拉食刻品牌申请破产,创始人曾喊线万台AI无人售餐机,一天喂饱1000万人。”
甚至火的有多快,凉的就有多快。就在几年前,它们的待遇跟如今天差地别。作为“未来零售革命”代表,一年就开出200多家,无人货架更是动辄2万个,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、写字楼、校园等地快速铺开,人们想体验都要排起长队。
2016年,亚马逊在西雅图推出Amazon Go无人便利店,打出“Just Walk Out”口号,噱头也是相当足: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进入店内,挑选商品后直接离开,系统会自动完成扣款。
在当时,这个概念因为太过新奇,不少人都慕名前来体验,仿佛没体验过就是被时代out。
一时之间,从大厂到草根创业者,都把无人零售当成下一个赚钱宠儿,阿里推出“淘咖啡”,京东果断开出无人便利店,娃哈哈也宣布计划十年内开设百万家Take Go无人店。
玩家疯狂涌入背后,谁也不是做慈善或者纯科技发烧友,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:哪里有利润,资本就会铤而走险。
首先,能直接砍掉人力成本,相比自动收银台,无人超市更狠,直接连所有员工都砍掉了,被视为“降低传统线下便利店人工成本的新思路”。
曾有创业者当时算过一笔账:一个15平方米的无人超市,可提供800个SKU,相当于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的容量,而传统便利店需要4人运营,无人超市只需4人就能维持40家店。这种效率对比让投入资产的人眼前一亮。
其次,是智能风口意味着新故事,而新故事又意味着新增长。当时,无论互联网大公司还是传统超市,当主业越来越逼近天花板,都想给自己找到下一个增长曲线,而代表着未来趋势的无人超市则正中下怀。
甚至只要前缀带着“无人”二字的生意都是一夜崛起。比如沙拉食刻通过无人餐柜,在写字楼一摆,直接解决传统餐饮不卫生、不便捷问题,巅峰时期还请来了周杰伦代言。
然而谁也想不到,一落到现实中,各种“无人”生意的美好蓝图很快遭遇赤裸裸的挑战。
最早暴露的是技术不成熟问题。当无人超市真正开业以后,最尴尬的一幕发生了——因为空调故障导致室内温度过高,又没人及时看管调整,导致巧克力类商品融化,不得不关门大吉。
谁能想到,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抓马事件,竟预示了无人便利店未来的坎坷命运。
疯狂扩张仅仅一年,无人零售行业就迎来转折。黑马邻家便利店宣布由于月亏500万,持续亏损,缺乏造血能力宣告破产。
很快,曾经风光无限的无人零售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。随后,七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,哈米倒闭,小闪科技等陆续申请破产清算。
有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57家无人零售企业获得融资总额超48亿。但仅仅过了一年多,无人零售领域已基本上没有大规模融资出现,巨大的变化让很多人瞠目结舌。
资本看好的小甜甜,为何这么快就成了牛夫人?源于没有算好账,从而重重摔了一跤。
无人超市本是为降低成本而生,但令人意外的是,“无人”模式并未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,反倒还增加了负担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无人店虽减少了收银员成本,但技术投入巨大——光是安装传感器、摄像头、自动识别装置等硬件设备,加上后台数据库和算法开发,投入可达数千万元,显然靠的是“钞能力”。
于是,跑马圈地的苦果此刻开始显现——缤果盒子曾宣布一年内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,猩便利也曾宣布点位数突破3万个,直接原地傻眼,不仅没能风光几天,反而徒增成本烦恼。
有的无人超市甚至倒反天罡,请起了人工审核。亚马逊无人超市就曾被媒体扒出,“无人”的背后竟然有1000个印度人看着?
显然这样也很难长久,当赚钱速度跟不过烧钱,于是渐渐的,先熬走了一批草根选手。
第一批狂热冲向无人便利店的人,其实很多并没有真正经营超市的经验,而是互联网领域、投资人等身份,甚至是技术、文化传播传媒行业背景。
落到现实中,这些无人便利店在供应链管理、品控、服务等方面显然无法与传统便利店相比,顾客的体验感更是一言难尽。
甚至连大厂开出的无人便利店都很难躲过吐槽,进出结账人脸难以识别、智能结算台的网络不稳定时扫码困难、支付缓慢。
比起技术bug,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,因没有服务员,结账遇上问题,水果、蔬菜、肉类、谷物等售后,都不知道该找谁解决,如今顾客看重的情绪价值服务更是直接被传统超市们吊着打。
更为棘手的是人性之困。2019年,有无人便利店在4日内被同一人偷走近800件商品,损失惨重。即便到今年,无人超市的商品失窃现象仍时有发生。
所谓的AI黑科技豪言,不仅没能让这个行业变生猛,还让更多的人发现它的脆弱程度远超乎想象。
当然不是。随着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,到现在,我们依然能在商场、车站、地铁、办公楼等场合看到无人智能货柜机。
更不是人们没需求了。一些便利店也会主动引进。比如罗森便利店引入AI无人零售解决方案,推出无感支付智能门店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需数秒。
就连官方也在下场鼓励。官媒曾发文鼓励发展智能社区商店、无人值守便利店、自助售卖机等新型业态,显然还是个风口。
所以,并不是说无人超市是个伪命题,但它的确为零售行业上了最“刺痛”的一课——技术应用必须跟着用户痛点走,而非自嗨追求“高科技”滤镜。
早期的纯无人店在现实中暴露出技术可靠性、特殊群体使用障碍以及夜间服务缺失等问题,因此,吃一堑长一智,要将“有人”与“无人”优势结合的混合模式才更务实。
可以在日间安排店员,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现场管理,到了晚上,再切换为无人值守模式,既满足了花了钱的人24小时服务需求,又明显降低人力成本,实现一鱼多吃。
已经有人在做了,比如文成县“老供销超市AI无人值守小店”,就是采用“营业员上白班,AI智能上通宵夜班”的混合经营模式,这家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24小时运营,里子面子都有了。
不得不说,无人超市的下一阶段竞争,不再是挂在嘴上简单的商品识别与结算,而是更进一步,利用更先进的技术优化整个供应链、提升消费体验,甚至创造新的商业价值。
比如如今最新的第三代无人超市,开始运用商品大数据选品、用户画像分析、智能定价等技术,实际做到减少消费者的麻烦,只需通过手机APP扫描商品条码就能结算,连人脸识别都省了。
胆子如果再放大一些,这些技术不仅用于店内运营,甚至还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模式。
比如郑州出现的“空中超市”。这家仓储式超市结合“智能购物车全程伴随”的店内体验,以及“无人机配送”的店外服务。消费者下单后,商品可通过无人机在极短的时间内送达,做到真正的科技感与方便我全都要。
总之,未来的无人零售应该更看重技术与实用性兼得,不盲目追求“无人”,而是猛攻提升购物效率,起码先从减少差评开始。
其实风口一直都在,就像现在各地涌出的“无人化”生意,抓住一个细微需求,现实证明只要使用户得到满足真痛点,总不怕没人买单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“辛芷蕾回鹤岗撸串”上热搜!她一天撸了两顿,一顿外卖一顿堂食,店家:她点了不少特色菜品,我要了签名还合了影
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完成首个NASA发射任务,“新格伦”火箭助推器安全着陆
TTS新传论文带读:“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”(一项关于希望与绝望的研究)
12G 版本华为 Mate 70 Pro / Air 手机无法支持运存升级
华为 Mate 70 Air 手机首过 T/UWA 009.3-2-2023 技术标准
vivo X300 Ultra:核心配置曝光!vivo中端:超大电池正在试模!
Copyright © 2020-2022 爱游戏官网首页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鄂ICP备20006988号-2
地址: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肖家铺路69号 电话:13872109629 邮箱:wbmotor@163.com 网络支持:爱游戏ayx官网平台
关注我们
